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

  •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非遗选取:原则与内容

    李宝贵;陈海峰;

    中国非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遵循阶段性原则和限定性原则,参照《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确定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非遗内容顺序和范围。遵循等级优先原则,梳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项目,选取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非遗内容。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非遗内容选取197个非遗项目,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涉及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三大板块中的17个二级文化项目,旨在为非遗分级读物和文化教材编写提供依据和支撑,拓宽国际中文教育的文化深度和实践广度,进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2025年04期 v.23;No.135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价值、困境及突破

    吕妍醒;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独特文化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文章首先深入剖析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价值是语言文化共生、增强理解互信、赋能文明交流互鉴和促进民心相通。在此基础上探讨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困境:语言资源积累不足、语用教学有待重视;节日内涵挖掘不够、文化认知框架尚未构建;节日沉浸体验不强、数智化手段有待开发;跨文化阐释能力尚弱、节日发展变化关注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四维突破路径:语言层次强调民俗语言习得;认知层次聚焦文化符号解构与重构;体验层次设计具身化实践活动;阐释层次构建跨文化对话机制。通过四维层次螺旋推进,旨在推进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深度融入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具备跨文化阐释能力的国际人才,进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2025年04期 v.23;No.135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管理·中文标准推广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的实践探索:基于CUPA经验的启示

    王添淼;富聪;

    国际中文教育的高速发展使标准体系的建设与推广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聚焦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的现实需求,通过系统剖析剑桥出版社与考评部(CUPA)在英语教育标准体系构建与推广中的经验,呈现其由测评支撑、资源整合、多元合作、全球认同组成的完整方案。CUPA通过考评体系量化锚定标准、标准导向的教学资源系统化开发、多元合作构建协同网络及塑造全球“引导者”形象等实践,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基于此,国际中文教育应从构建教师终身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推动教学资源“场景驱动”转型、深化多元协同与跨领域适配、塑造全球价值引领形象、建立标准的全周期监测优化机制五个维度协同发力,以提升中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文标准体系的全球认同。

    2025年04期 v.23;No.135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培训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推广中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优化策略

    丁安琪;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推广是提升全球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却面临标准与教学实践对接不畅的困境。研究聚焦教师培训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深入分析其通过认知中介、权力中介、实践中介推动标准落地的内在机制。指出认知中介是对标准知识的筛选与重构,权力中介是对标准权威的传递与认同,实践中介是对教学行为的规范与转化。针对当前培训在内容深度与广度、方法创新性、体系可持续性及评估科学性等方面存在的挑战,本文提出深化内容适配性以强化认知中介、创新培训方法以优化实践中介、构建进阶体系以稳固权力中介、优化教育生态以协同中介效能等优化策略,为破解标准推广困境提供实践路径,助力国际中文教育规范化发展。

    2025年04期 v.23;No.135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国基础教育中文教学大纲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王祖嫘;金营;

    国别中文教学大纲建设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国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学大纲》(简称“法纲”)根植于法国中文教育的土壤之中,经多年实践检验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体系。采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法纲的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学习内容体系和特点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法纲体系的发展呈现由高到低、与时俱进的特征,结构上基础班和中文国际班“双轨并行”,但目标协调一致。学习内容上语言要素独立为纲,纵向衔接;表达形式和话题任务横向串联。法纲的建设经验启示我们,国别中文教学大纲体系应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建设步调和体系结构;将中文特点创新融入本土教学,教学内容科学衔接;中外大纲应积极开展对接,促进大纲体系融合发展。

    2025年04期 v.23;No.135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