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特别策划·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 大家谈:《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发布

    于运全;刘朋建;钟英华;李宇明;刘利;郝清新;金铉哲;徐拥军;巫强;张俊娥;刘乐宁;

    <正>2025年4月22日,《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正式发布,对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究和推广具有深远影响。为此,特别邀请了语言传播、中文教学、科研评价和学术期刊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的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谈谈他们的思考和建议。于运全:近年来,在各界共同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2025年03期 v.23;No.13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笔谈一:打造国际中文教育学术评价新平台

    袁礼;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系列指数和报告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部署之一。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推出《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旨在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然而,这一创举尚缺乏理论探讨。为此,文章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学科建设面临哪些主要挑战?《目录》编制与发布的深远意义何在?如何回应这些挑战?《目录》如何重构评价体系,以及它对学术研究、学术服务与人才成长带来哪些深刻影响?国际中文教育主体如何确立并维护《目录》的权威性,以进一步探索学术评价新平台的发展规划?

    2025年03期 v.23;No.134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笔谈二:《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的多维审视

    施歌;

    2025年4月《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的发布,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文章回顾了目录制订历程,并从多维视角审视该目录发布的重要意义。从学术出版角度看,它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成果,有利于推动学术资源整合与学科建设;从评价体系角度看,有利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有利于引导学术成果高效转化,催生新兴业态;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有利于发掘青年人才,构建跨领域协同网络。

    2025年03期 v.23;No.13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国际中文教育原理·汉字教学专题

  • 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再探索——以北美高校为例

    梁霞;惠雨虹;

    文章以北美高校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为研究对象,聚焦数字化背景下“手写”与“电打”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问题。笔者综合分析和考察了北美高等院校中文教育2023-2024年发展调查报告、汉字教学发展简史、汉字教学研究文献以及对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文学生所作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等,详细阐述了我们对汉字教学问题的探索与思考。研究发现尽管多数学生认为手写汉字并非易事,但仍认可其对提高语言能力与文化理解力的长期价值。手写仍具现实意义,与电打并非对立关系;而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更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关系。认为低年级教学仍应保留手写训练以强化认知;同时结合电打提高学习效率,并随着年级升高逐步提高电打的比例。研究结果显示汉字教学需兼顾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与技术发展的现实,不能将学习过程完全等同于使用的方便,应注意平衡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学习工具的关系,从而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同提高。

    2025年03期 v.23;No.134 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国际中文教育“手写为学,电打为用”汉字书写观的构建与操作

    贾泽林;罗泉悦;

    近年来,汉字书写成为国际中文汉字教学领域一个新的关注点,主要原因是电打输入给传统的汉字教学带来了冲击和启示。研究基于汉字学习和汉字应用的分野,提出“手写为学,电打为用”的汉字书写观,指出手写汉字和电打汉字所适用的阶段有明确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前者与汉字学习和汉字认知能力的培养关系密切,是提升汉字认知能力不可或缺的辅助途径;后者与汉字应用有关,在汉字认知能力培养起来后应该鼓励学习者在各个层面和领域进行汉字电打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手写为学,电打为用”汉字书写观的操作思路进行了具体分析。

    2025年03期 v.23;No.13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数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

  • 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主客体风险及其治理

    杨斯喻;王春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技术无疑为国际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本研究从理论模型维度,尝试系统建构一个国际中文教育风险的主客体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我们认为新技术可能引发国际中文教育在客体层面的内容和技术风险,包括语言污染、知识幻觉、数据风险以及技术孤岛等问题。主体在与客体互动的过程中,或者在既有观念的影响下,可能会产生认知和行为上的风险。根据主体对技术影响力和影响方向的认识,这些风险在四个不同的象限中可能转化为具体的“认知-行为”风险,表现为“技术万能-技术滥用”“技术恐慌-技术抗拒”“技术表象-技术轻视”以及“技术厌弃-技术无视”四类情况。主客体互动还可能带来社会关系层面的风险。因此,为了防范及应对风险并促进人工智能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善治,我们可以从内容治理、技术治理、认知治理、行为治理以及社会治理五个维度入手,以实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有效管控和健康发展。

    2025年03期 v.23;No.134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GenAI助力国际中文多模态教学的逻辑、功能及实现

    雷莉;张亚朋;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助力教育变革成为了必然趋势。立足于国际中文教育交叉融合的学科属性,GenAI能从满足国际中文教育核心需求、突破多模态教学资源创建与应用瓶颈、符合多模态学习理论与二语习得规律、促进教师角色智能化重塑四方面助力国际中文多模态教学,并形成了内容生成、模态转化、个性化与适应性、交互与模拟、分析与洞察五大核心能力。因此,通过环境搭建与能力储备、深度融合与模式探索、审核评估与伦理规范、生态构建与持续发展四条路径可以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助力国际中文多模态教学实现快速发展。

    2025年03期 v.23;No.134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国际中文数字实境学习“地方感”生成的机理研究

    矫雅楠;刘越;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化,中文数字实境学习以情境还原、远程互动和多感官参与等特征,成为备受关注的新课程形态。本文基于人文地理学地方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15位数字实境学习者进行深度访谈,探究其参与数字实境学习的认知与情感机制。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数字实境学习的主动参与和情感投入,同数字学习场景“地方感”的生成与强化呈现动态联结关系。具体而言,学习者通过对数字学习场景的建构性解码、主动性观览和社会性参与,经由情绪共鸣触发“地方”情感依恋,实现数字实境学习从情境之“真”到学习之“实”的转换。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国际中文数字实境学习中的“地方感”不仅源于技术呈现的拟真环境,更依赖于学习者社会性参与与情感共鸣的持续生成。

    2025年03期 v.23;No.134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AIGC助力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周冰;龚漫;

    随着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被应用于内容创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概念兴起。从内在逻辑(为何用)和实践路径(如何用)的双向分析可以为AIGC助力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并依此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型动能。内生需求层面,国际中文教育受智能技术的外在影响,倒逼出构建更具个性化、交互性、效能化的数字教育体系的内生诉求;实践路径层面,从学习者、教师、学习空间三大维度响应三层需求,再结合“三段九步”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实践落地,以此从AIGC的应用视角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3期 v.23;No.134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科技汉语教学研究

  • 科技汉语的教学定位与策略

    关道雄;潘心荷;

    科技汉语(CSTP)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语言工具,使其能够在中文环境中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理论以及从事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学术活动或职业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科技汉语的学生来源,并根据学习目标与需求将其分为学术导向型、职场导向型和兴趣导向型三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教学定位与内容的选择,说明专门科技用途汉语(CSSTP)和一般科技用途汉语(CGSTP)的特质与区别,指出专门科技用途汉语聚焦于某一专门的、具体的科学技术领域,因而对教师和教材的专业度要求更高;而一般科技用途汉语所提供的是以中文进行的多学科、跨学科通识性质的科技教育,帮助学生在相对广泛的科技领域建立综合性的基础知识和素养。文章提出了项目导向学习、演示与实践、科技术语构建器、文本简化和问题导读等五种教学策略,并建议与AI赋能相结合,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最后,还指出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关键环节。

    2025年03期 v.23;No.134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科技汉语教材建设的重新定位、需求分析与框架设计——以理工类全英文授课专业为例

    叶晗;陈海芳;刘紫珲;

    针对全英文授课专业留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重新定位科技汉语教材建设的目标、任务,以专通融合、元认知迁移驱动产出导向、新技术赋能等为编写理念,构建学科交叉与双语协同的教材生态。研究重点聚焦于针对该类型科技汉语教材的主题选择与语篇设计、阅读与表达双维目标达成、科技汉语词汇架构与优化设计、多模态学习生态与任务构建等问题。大力发展针对全英文授课专业留学生的科技汉语教材是教育强国背景下提升国际中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相关的科技汉语教材建设不仅有助于丰富国际中文教材资源建设、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更能切实满足留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2025年03期 v.23;No.134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科技汉语智能化多模态教学的模型构建与实践路径

    于涛;

    研究针对科技汉语教学中专业术语习得效率低、学术语篇建构能力弱等痛点,协同超星(知识管理)、雨课堂(课堂互动)、科大讯飞国际中文教育智慧平台(个性化辅导)与DeepSeek(智能文本分析)四大平台辅助教学,构建“四维一体”的面向科技汉语教学的智能化多模态教学实践模型。通过动态学习路径规划,提出“需求分析→教学设计(模态匹配/工具整合)→教学效果→教学反馈”的教学模型,为科技汉语教学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智能技术赋能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3期 v.23;No.134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入选《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

    <正>4月22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在北京首次发布《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由我校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成功入选。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指导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广泛征求学界业界专家学者意见,系统梳理了2021年以来刊发国际中文教育文章的700多家期刊,综合考量期刊发文数量、质量、贡献、影响等因素,最终优选了20家期刊。我校《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位列其中,凸显了本刊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独特地位和学术品格。

    2025年03期 v.23;No.134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